小門窗大財富—記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王建坤
1988年,王建坤17歲。那年,他忙完地里的農活,就跟隨著同村人踏上了去沈陽市打工的行程,一干就是7年的建筑力工。
1995年,由于家里有事,王建坤從家中動身晚了半天,等到了沈陽后,他就怎么也聯系不上先期到達的同村工友們。就這樣,王建坤開始在沈陽大街上飄零。
看到兜里的錢一天天減少,王建坤心里非常著急,得馬上找個落腳的地,干活,掙錢。就這樣,能找到一份可干的活,能掙個飯錢,成了王建坤渴望的事情。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一家鋁合金加工廠的門外掛了塊用工招牌,于是,他便小心翼翼地走進去,打聽清楚情況后,就報了名,嘿,被錄用啦。
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王建坤只能從每天5元工資的小工干起,打零雜。他心想,先掙點錢,供自己吃飯、住宿,等有機會了,再另求他職。一個月過去了,王建坤猛然發現,做鋁塑加工就挺好,那高等工人,每月能掙120優惠,比力工的實現目標多多啦。從那時起,王建坤就暗下決心,學技術,學鋁塑加工。他做了人生的優先次就業抉擇。從此,便跟師傅專心致志學技術。
由于企業的制作工藝嚴謹,管理也很科學規范,徒工王建坤進步很快。兩年的初級工后,他很快又從中級工提升到了高等工,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接到客戶訂貨后,還能獨擋一面,從取料、設計、下料、加工、安裝等環節全程服務,在客戶中、在企業內部,王建坤都留有好印象。
大約有五年的時間,王建坤一直在沈陽和鞍山兩地的鵬達塑鋼廠當學徒。學有所成后,王建坤對自己是繼續留在沈陽發展,還是返鄉創業做了認真的思考。他看到,大城市的門窗早已換代成鋁合金和塑鋼。但在家鄉,隨著農牧民實現目標年年見漲,搞建筑的多了,但新建房屋卻都還是木窗或鋼窗。鋁塑加工行業在當地是新生事物,屬缺口行業,市場前景一定廣闊,肯定有大的商機,應該返鄉創業。
于是,王建坤毅然辭掉高薪職務,回到家鄉,籌措資金3萬元,在師傅的幫助下,選購了一臺氣動自動電腦焊機,選購了鋁材、塑材,租用了房屋作為生產車間,就這樣,他的鋁塑門窗廠于2001年便順利開業了。產品很快投入市場。
小門窗換來大財富。由于王建坤夫妻二人誠實守信,服務周到,小生意一天天地紅火起來了。10多年過去了,王建坤在通遼市奈曼旗八仙筒鎮平安地村商貿街開辦的盛隆鋁塑門窗加工廠,已經成為當地很大的一家鋁合金門窗及塑鋼門窗的生產商,固定資產已達50萬元,流動資金擁有30萬元。一年可為80余戶承擔制作4000多平方米的鋁合金、塑鋼及斷橋門窗,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大都銷售到了周邊地區。而且在他的帶動下,平安地村鋁塑加工業十分興盛,生產廠家也已經發展到了6家?!白蛉胀獬鲩L見識,今朝返鄉來創業”,王建坤認為,這句話可以非常準確地概括他的人生,而且,還可以啟迪其他外出打工者。